免疫性不孕是指不孕夫妇性生活正常,男性精液常规和女性生殖道功能均在正常范围内,除免疫无致病因素外,占不孕夫妇的10%-30%。那么,免疫性不孕抗体有哪些?
抗子宫内膜抗体
子宫内膜是胚胎着床和生长发育的场所,但在病理状态下,如子宫内膜炎、子宫内膜异位症和子宫腺肌病,可转化为抗原或半抗原,刺激机体自身产生相应的抗体。另外,人工流产刮宫时,胚囊也可能作为抗原抗体刺激机体。一旦女性出现抗子宫内膜抗体,就会导致不孕、怀孕或流产。因为很多女性在第一次怀孕时就制造了人流,并且不再怀孕,这种继发性毛发不育患者是因为体内产生抗子宫内膜抗体。抗子宫内膜异位症抗体是自身抗体,在正常育龄妇女中可以检测到,但在不孕妇女中更为常见,尤其是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
抗卵巢抗体
近年来有报道称,抗卵巢自身免疫可影响卵巢的正常发育和功能,并可导致卵巢功能衰竭或成熟前卵泡闭锁,导致不孕。抗卵巢抗体试验(aoab)是一种针对卵巢颗粒细胞、卵母细胞、黄体细胞和基质细胞抗原的自身抗体。有卵巢抗体的女性卵泡发育异常:卵泡生长小于受孕优势,或生长为受孕优势却不能自然排出,甚至出现卵巢早衰现象,使许多育龄妇女终生难以发育成熟卵泡,导致原发性不孕和继发性不孕。

抗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抗体
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hcg)是早孕的主要激素。对于有自然流产、人工流产或生化妊娠史的妇女,绒毛组织中的hcg可作为抗原刺激流产过程中母体抗体的产生。此外,接受过hcg注射以促进排卵的妇女也可能对抗hcg抗体呈阳性。这些患者可能是不孕症或习惯性流产的临床表现。
抗滋养层细胞膜抗体
对怀孕的母亲来说,胎儿是半异体移植。对于胎儿来说,它有来自父母的基因。胎儿不被排斥的原因主要取决于母体对胎儿的特殊免疫调节,它可以阻止或改变对胚胎不利的免疫因子,从而达到新的免疫平衡。胚胎的外层,合胞滋养层,是直接与母体循环接触的部分。免疫组化证实合胞滋养层不表达任何hla或abo抗原,这被认为是保证胎儿存活的保护机制之一。这些抗原的性质还没有达成一致,但它们无疑会影响母亲和胎儿之间的免疫平衡。
免疫性不孕是指由于生殖系统抗原或同源免疫而引起不孕疾病的自我免疫,约占不孕疾病的10%-20%。近年来认为免疫性不孕主要由抗精子抗体、抗子宫内膜抗体、抗卵巢抗体、抗心脏磷脂抗体、抗带状带抗体、抗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抗体和抗滋养层细胞膜抗体引起。